通貨膨脹對策:考慮借助數位技術
每一波經濟動盪,總會掀起一陣恐慌猜測。企業都希望瞭解誰能生存下來、誰會失利收場,誰又會蓬勃發展;而更重要的是,他們為何如此?談到通貨膨脹,若要將百年來的企業智慧結晶濃縮為三個單詞,或許就是:規劃、透明度及靈活度。幸好,這正是數位技術的亮點所在。當代的 AI 商務解決方案可協助公司將作業整合至雲端,流暢串聯設備、人員及供應商。威力強大的分析功能不僅可充分發揮資料價值、生成客製化報表,也有助於工作流程及財務作業自動化,好處還不只如此。數位技術能協助企業聰明支出、節約成本,同時備戰未來。
通貨膨脹對企業的影響
簡言之:有備而無患。在經濟動盪時期,每家企業都會面臨一系列獨特的挑戰和機遇。得以存續及成長的關鍵在於接納即將到來的改變,並確保已具備所需的工具和策略,以因應某些與通貨膨脹有關的常見業務影響。
以下為幾項常見的業務影響:
- 採購必須審慎考量。由於費用敏感度逐漸升高,提出公司開支時可能讓人備感憂慮。企業要能更快進行成本效益分析,並判斷投資的潛在投資報酬率。在通貨膨脹期間,企業競爭格外激烈,因而亟需比以往更快制定穩當且資訊充分的採購決策。
- 未付款項會是更大的問題。除了貸款或營運債務外,未結發票也可能會導致損失。當現金價值下降時,您的發票成本便會隨時間而增加,導致營運資金減少。通貨膨脹為企業帶來額外的壓力,必須更嚴謹處理應付及應收帳款。
- 避險比以往更為重要。通貨膨脹表示成本升高,導致產品和原料的庫存價值高於過往。這些時候,公司必須謹慎拿捏過剩的風險,以及在倉庫和工廠內持有高價值流動資產的效益。
- 供應鏈的營運成本逐漸上升。供應鏈的營運佔了能源使用與開支的極高比例,尤其是製造公司。經濟通貨膨脹則表示,本來已備感艱辛的供應鏈主管將會體認到勢必要提升資訊透明度與投資報酬率,以及改善所有製造和物流作業。
- 現在正是分散風險的好時機。您的供應商及廠商在通貨膨脹期間也都面臨了各自的問題,包含勞動力短缺、既有債務利率升高、營運成本不彰等。若要問供應鏈主管在過去幾年內最大的體悟是什麼,莫過於依賴單一或少部分供應商的結果。因此在通貨膨脹之際,公司得備妥解決方案,以便在供應商方面多元經營、分散風險。
- 原料和能源成本大幅攀升。對企業而言,這類開銷往往由政治及全球經濟力形塑,且遠超出自身控制範圍。雖然永續發展及減少廢棄仍是重要的環保考量,但在通貨膨脹時期也成為了生計議題。通貨膨脹時,公司紛紛尋求極端措施,以減少耗用能源和燃料,並簡化製造時使用的原料。
- 團隊必須聰明作業。無論大環境如何,公司最寶貴、最重要的資產永遠是員工。過往的啟示是:現在並不是裁員、縮編的時刻。為因應經濟困境,卓越企業採取的方式是「團隊努力」,這可協助高階主管和員工找到可衡量的作業自動化方式,並改善工作環境及效率。
借助智慧數位技術之力,對抗通貨膨脹
瞭解了通貨膨脹對企業造成的幾個常見影響,問題是如何因應?不久前,獨立系統的商務技術仍伴隨著成堆的資料孤島。企業領袖為此而困擾,無論再如何嘗試,系統始終各自為政。
而今日,數位商務系統的本質便是整合。來自各部門的資料皆可通知即時動作並製作報表,整個全球供應鏈的人員與設備都能立即共享情報。無論在企業或全球的每個角落,資訊皆會集中、安全保存,可供隨時隨地存取,讓決策制定流程更為靈活、快速、周全。
在通貨膨脹期間,數位技術可為貴公司帶來的幾項效益如下:
策略性支出
若採購團隊能快速、輕鬆產生各種支出報表和設定檔,便有助於制定完善的決策。自訂資料分析、運用預測分析等功能則可進一步提升準確度,並強化檢視能力。這些可靠度和洞察力都有益於企業進行投資,並降低債務成本(通貨膨脹期間)。系統也能通知實用、創新的節約成本作法,同時確保遵循規範。
預測最佳流動性等級
早在近 2,000 年前,羅馬橄欖油供應鏈就已存在且仍保有記錄。這些古代供應鏈的管理員也極力設法管理庫存,並預測供應與需求。幸好現代的供應鏈規劃解決方案能協助集中及整合庫存預測,以及物料需求規劃(採用 DDMRP)。這些解決方案會取用並分析全公司的資料,您的庫存與原料價值便可精確避險。庫存財務軟體還能提供您進一步的保護,使用當日匯率預測未來採購,並預期通膨率會超過該債務的成本。
多方尋源
就算在疫情的當頭棒喝以前,當企業將所有雞蛋(相關供應商)放在同一個籃子裡,也是不智之舉。但若企業知道風險,為何在供應商多方合作上仍有這麼大的慣性?主要原因在於尋找新廠商和服務供應商時的障礙及風險。現在企業所期望的軟體系統要能協助他們尋找新供應商並審查、整合其流程與應用程式,且所有互動應在統一的整合平台上管理。
優化製造
當今的卓越企業已準備好邁向遠大的永續發展目標。隨著通貨膨脹,企業此時也不得不將盡力減少廢棄物與能源耗用量。幸好,智慧製造技術即是專為此而生。比方說,工業物聯網網路採用預測式維護及服務,不僅可節省維護成本,也能結合 ERP 與智慧系統,協助建議其他效率更高、節約能源的工作流程。採用整合式的企業系統後,製造商也能真正捨棄原有的節省成本措施。設計人員可透過分析和模擬功能重新建構新產品與現有產品,在維持品質的同時也減少了製造所用的原料量與成本。
簡化供應鏈作業
全球供應鏈的必要性及複雜性,讓供應鏈成為了貴公司獨特的脆弱環節。倘若採用細膩而兼具策略的管理之道,供應鏈便可化為您的競爭優勢;反之,倘若串聯度與效率不彰(特別是經濟動盪期),也可能成為拖累企業的絆腳石。因此,頂尖的現代軟體解決方案重點自然是供應鏈優化與提升效率,包含:
- 供應鏈控制塔,在統一的雲端平台上即時清晰呈現企業整體的資訊
- 整合式業務規劃工具,從銷售及營運(S&OP)、到回應及供應規劃等作業,都能集中並優化
- AI 模擬功能及數位分身,協助測試供應鏈新流程及虛擬設備的極限,而無須承擔實機損毀的高昂風險
嚴謹處理應付及應收帳款
在通貨膨脹期間,企業會希望能盡早處理完應付帳款。不僅如此,大環境動盪時也會希望盡量降低大筆應收帳款未收的風險。傳統的財務流程複雜而緩慢,結清時間動輒數週或數月。面對跌宕起伏的經濟環境,企業需要財務管理解決方案,以便取得客製化的即時報表,並在通膨壓縮價值前盡快兌現。
優化人力及企業流程
在必須開源節流之際,數位解決方案可協助您提升產能與效率。工廠現場或後端的智慧雲端技術也能讓實體和行政作業自動化,進而減少失誤率和重複作業,為您的團隊創造更多效益,能騰出時間去處理更具價值的工作。互連技術也有助於全盤掌握人力狀況與企業流程,不僅可呈現阻礙與問題之處,也能瞭解如何改善因應。
停滯性通貨膨脹 vs. 通貨膨脹
當有幾個特定項目的成本上升時,可能有許多原因,例如斷貨短缺、甚或社會趨勢。然而,當整個經濟體的所有商品和服務整體價格皆上漲時,便發生通貨膨脹。當需求超過供應(需求拉動通貨膨脹)時,可能會造成通貨膨脹;當生產成本上漲,價格連帶升高(成本推動通貨膨脹);最後由於工資與價格的雞與蛋關係:當物價增加時,人員通常也會期望工資成長。隨著工資成長,企業往往會同時調漲價格(內在通貨膨脹)。
可以確定的是,沒有人希望通貨膨脹。但這不一定是根本的經濟問題表徵;對製造商品而言,標價更高、債務成本降低,也未嘗不是商務上的好處。再者,通貨膨脹期間(甚至蕭條期)通常很快告終,隨之而來的往往是成長期。
另一方面,通貨緊縮則更為嚴峻。幸虧這並不常發生,但過往發生時持續期間卻較長。通貨膨脹和緊縮皆會導致物價上漲,以及現金貶值。通貨膨脹雖可歸因於良性、通常短暫的影響,但通貨緊縮的特點卻是長時期的經濟停滯及物價看漲。
「停滯性通貨膨脹」(Stagflation)一詞表示經濟體出現嚴重通貨膨脹、高失業率、以及經濟成長遲緩。這個詞彙也是 GDP 停滯(stagnation)加上通貨膨脹(inflation)的混成詞。
此外,政府不當的財政政策不僅會造成停滯性通貨膨脹,事後(如政府支出過多而試圖彌補時)還會加劇;當石油和天然氣等必需品遭到長期的供給衝擊時也會發生,例如美國 70 年代的經驗。
新冠疫情及極端氣候事件(如野火和洪水)的興起,當然也讓全世界發生了前所未有的動盪。經濟學家仍難以推斷這類全球事件對停滯性通貨膨脹的影響機制,但大多同意可能會對經濟造成長期性的衝擊。
惡性通貨膨脹即將到來?
惡性通貨膨脹(hyperinflation)的意義從字首「hyber(過度)」就能看出,表示價格在短時間內大幅飆升,而原因通常是政府大量印鈔,或增加流通貨幣作為因應措施。最糟的是,這往往會讓我們所聽說的故事成真:要用一整箱鈔票才能買到一條麵包。
那麼,惡性通貨膨脹是否即將到來?上述的整箱鈔票情境並不會成真。但能確定的是,G8 及其他已開發國家正身陷於不斷擴大、令人擔憂的通貨膨脹處境中。企業領導人若要降低傷害,最佳對策唯有維持業績、穩定獲利,如此才能持續創新,促進經濟成長。
通貨膨脹對策:後續步驟
最穩健、最成功的企業都知道,經濟風暴來來去去,由於會帶來清理作用,因此在歷史上通常是轉型與創新期的前兆。認識期間可能的風險和變化、採用頂尖技術為企業分勞解憂,這些當然都很重要。但能在艱困時期生存、甚至蓬勃發展的,最終還是保持冷靜、運籌帷幄的公司,他們不僅整合了營運,也和團隊、供應商及客戶之間保持清晰透明的溝通。